今天,当山东舰到达香港后,网络瞬间沸腾。 这是时隔八年之后,中国海军又一次派出航母编队访港,更是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的首次公开开放。 一时间,军迷、民众、媒体纷纷聚焦香港。 有人直呼,全家人抢票都没抢到,短短30秒内票就被抢光了。 为什么这次航母还是去香港呢? 8年后航母再来香港 回望2017年,辽宁舰作为中国首艘航母首次停靠香港,引发了巨大轰动。 当时航母首次对外开放,几万香港市民登舰参观,形成了别具意义的“航母记忆”。 八年过去,中国海军已非昔日之貌。 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航母力量迈入新阶段。 而香港,也成为唯一接待过两艘中国航母、并两度举行开放参观的城市。 此次山东舰并非单枪匹马而来。 与之同行的还有055型万吨大驱延安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湛江舰,以及054A型导弹护卫舰运城舰。 这个编队代表了中国海军现阶段体系化作战能力的顶尖水准,是中国远洋作战能力成熟的重要象征。 此次编队中,055型驱逐舰首次对公众开放,也打破了以往的军事观展门槛。 舰载战斗机、直升机以及导弹系统也将一并展示,让香港民众近距离了解这支“蓝色钢铁洪流”的真实面貌。 然而,航母访港并非一场单纯的军事秀。 不久前,欧盟针对香港国安法五周年发表“严厉”声明,对中国内政横加指责。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编队也刚刚抵达新加坡港口,意图强化其“印太存在”。 而就在这一时间点,山东舰编队高调驶入香港,无需一句批驳,便已足够震慑那些幻想干预中国事务的外部势力。 军事专家的分析也直言,山东舰的到来,是对所有“看不惯中国却又管不住手”的势力最直接的回应。
这种回应不仅体现在力量的展示上,更体现在民众的热情中。 此次舰队访港安排了1万张参观票,其中山东舰2000张,余下由湛江舰和运城舰分配。 短短数十秒内,票务系统便被“挤爆”,预约全部约满。 许多市民提前一晚守候抢票,有人失望却仍激动,有人抢到票喜极而泣。 这种情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对国家安全的依赖、对军队力量的信任,以及对中国由弱变强这一巨大转变的深刻体认。 航母停靠的不只是香港的港口,更靠泊在人心中最深处的情感码头。 不少香港市民在接受采访时动情地表示:“这不只是国家的航母,也是我们的航母。” 从辽宁舰到山东舰,从2017年到2025年,这种从“仰望”到“拥抱”的情绪变化,正是香港社会国家认同感不断增强的写照。 航母之大,不仅是吨位和火力的堆叠,更是凝聚共识、展示自信的象征。 为何两次选择香港 为什么偏偏选择香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国家对香港高度信任的体现,也是对外展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最佳舞台。 自香港回归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多次派出最新型舰艇访港,无论是作为技术停靠、纪念活动,还是外交窗口,香港都承载着一种“国家重器民众共享”的特殊角色。 而每一次舰艇访港,也都收获了超出预期的热烈反响。 与此同时,这种军事行动背后,还隐含着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智慧。 在和平时期展示军力,需要掌握分寸与方式,既不能引发误判,又要形成威慑。 山东舰此次访港,恰逢中国外交承压、周边安全环境趋紧,不失为一次“软中带硬”的战略回应。
它告诉世界:我们不谋冲突,但也绝不会退让;我们珍视和平,但也能武备自重。 如果说辽宁舰代表了中国航母力量的起点,那么山东舰则意味着走向成熟和自信。 这一自信不仅来自航母本身的性能、舰载机数量和作战能力,更来自国家综合实力的整体跃升。 从舰载武器系统到指挥协同机制,从单舰作战到编队远航,中国海军正在构建一套真正具备全球投送与护卫能力的现代海军体系。而这些真实的进步,才是中国敢于“展示”的底气所在。 军事展示终归不只是硬实力的“比肌肉”,更是一种制度自信与民心认同的体现。 从舰队驶入维港那一刻起,从抢票系统“爆棚”的热度中,从市民纷纷留言“等了八年终于再见”中,人们看到的不只是钢铁洪流,还有那个逐渐凝聚的国家认同,还有那份“国家强,则吾乡安”的笃定信念。 今天的香港,已非殖民余音未散的观望者;而今的中国,也早已不是昔日隐忍退让的巨人。 山东舰的出现,不只是国防建设的一次公开课,更是一份精神传递、一种集体记忆、一种文化自觉。 它将香港与国家更深地联结在一起,也让每一个亲眼所见、亲身参与的人明白:强大的背后,是我们共同守护的家园。 参考资料 张锐:山东舰航母编队访港的五重意义环球网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停靠新加坡-观察者网
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